源解视留资表
源倾听留资表
邮件订阅

我们默认为您开具电子发票(普通发票),请您准确提供以下信息:

发票信息表单
源情报留资表

“慢牛”是头什么牛?

8月29日,A股8月收官——这一月上证指数一举突破3800点,创下十年来新高;8月28日,A股连续两个交易日超3万亿元;当月,上市公司集中披露半年报,有近八成上市公司盈利,市场情绪振奋。有“慢牛”之说开始风靡——股市大盘指数或个股长期、缓慢、健康、可持续地上涨,表现为螺旋式、有起伏的上行状态。

我国的大小投资者见过了“快牛”“水牛”甚至“疯牛”,但“慢牛”是头什么牛?值得我们从多方信源来看一下。

另外,进入九月开学季——8月28日,教育部披露,已完成高校20%学科专业调整;近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又印发了《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大学学科的增设或撤销将深刻影响未来数年求学与就业的学子。

这一期,我们为大家搜寻了6条信源:

寻找慢牛

  • 十大机构论市
  • 托底与刺激:回顾历次A股“政策市”起落
  • 另一视角:两篇“冷静文”
  • 学术研究:泡沫与崩溃中的财富转移

高校学科调整

  • 2025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申报材料公示
  • 2024年度本科专业大洗牌统计

寻找慢牛

1. 十大机构论市

信源:东方财富研究院

word image 4212 1
文章截屏

针对当前的股市氛围,8月10日,东方财富研究中心汇总了十家券商的最新投资研判。可以看出,各券商对当前股市整体较为乐观,短期“慢牛”趋势似乎成为共识。但各券商对“慢牛”的成因各有解释,对短期和中长期投资的择时也有不同的节奏预期。各家观点总结如下:

  • 华金策略:慢牛延续,可能继续震荡偏强。
  • 申万宏源策略:牛市氛围不会轻易消失,但牛市结构主线尚未确立。
  • 中信策略:聚焦在五大强产业趋势的行业,避免参与似是而非的资金接力交易。
  • 兴证策略:在中国主动投资的优势正在回归。
  • 广发策略:行情中期延续,应淡化短期扰动,关注赔率更优板块。
  • 中泰策略:本轮市场调整是风格切换而非大周期见顶。
  • 浙商策略:短期或有扰动,但中长期仍处“慢牛”,宜保持均衡配置并择机低吸。
  • 东吴策略:市场正步入慢牛,行情或由流动性驱动逐步转向业绩驱动。
  • 国金策略:当下融资活跃不等于行情定性,真正关键在于中期盈利修复的趋势正在形成。
  • 中原策略:紧盯中报超预期个股及政策催化窗口,避免追高主题炒作。

信源链接: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508103480676642.html

2. 托底与刺激:回顾历次A股“政策市”起落

信源:财新

word image 4212 2
网页截屏

2024年9月,财新数据发布新闻专题,回顾历次A股的“政策市”起落。文章介绍: “市场通常将A股市场受政策影响较大的现象,称为“政策市”。A股历史上的多次“牛市”的出现,都与政策的托底相依。”

文章总结的第一个牛市是2008年底至2009年中,上证指数从1600点附近上涨至接近3500点。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前所未有的“四万亿”经济刺激政策正是在此时铺开。

文章总结的第二个牛市是2014年至2015年,中国央行降准、降息,多项财政政策推出,上证指数从2050点上涨至5178点;但到了2015年夏初,股指急剧下挫,连续三周,A股上证指数累计跌去40%,最后该轮牛市也告终转熊。

第三个牛市是2019年至2021年,文章称之为“慢牛”。上证指数从2400余点上涨至3731余点,也与当时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相伴。一些产业政策也刺激着动力电池、新能源、创新药、芯片电子等板块走强。“明星基金经理”也成为这一轮牛市里的特有现象,基金界“男神”“女神”竞相出道。

第四个牛市就是2024年9月:9·24新政引爆市场;9月26日,上证指数重回3000点;10月8日,国庆假期后的首个交易日,沪深两市开盘即上涨超10%。然而这轮牛市并未持续太久,A股在经历井喷式行情之后再度震荡回调。

信源链接:https://deepview.caixin.com/event/EVENT.000000289.html

3. 另一视角:两篇“冷静文”

信源:黄凡、吴晓波频道

word image 4212 3
文章截屏

在券商纷纷以“慢牛”叙事时,也有分析人士提出质疑:“慢牛”是否真的存在?

前德意志银行财富管理中国区总监、资深投资管理人黄凡8月27日在“秦朔朋友圈”公众号上撰文,写到:“回望A股三十余年历程,每一个高峰都伴随着‘这次不一样’的集体幻觉。”作者提醒投资人,当牛市的“幸福”来敲门时,不要被“AI”“国产替代”等宏大概念迷惑。要仔细剖析公司的产品、技术、客户和财务报表,也必须回答好以下这些问题:

  • 公司是否真的有核心技术?
  • 产品是否有竞争力?
  • 营收和利润是否在持续改善?
  • 若干年以后,这家公司能存续吗?
  • 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会活得如何?
word image 4212 4
文章截屏

针对“A股慢牛说”,公众号吴晓波频道8月19日发文《“A股慢牛说”开始风靡》,提出之所以有“慢牛”一说,是因为有三种假说:

一是说A股越来越像美股——美股在慢牛期间通常具备经济基本面表现强劲、高分红、市场流动性宽松的三大特征。以上三点在A股中也分别能找到对应:市场好转带来A股盈利基本面的修复、分红增长;政策推动保险资机构投资和新开户数大幅增长。

二是说股市替代房地产市场作为投资蓄水池。房地产的投资吸引力下降、利率下行导致社会资金转向股市。

三是说政策的托底与呵护。自2024年9月24日以来,监管层不断用政策和行动维护A股市场,使得A股并没有受到国外利空的较大影响,给与了慢牛持续走稳的“底气”。

但“慢牛”是否真的存在?基于人民币存款增加情况和居民投资倾向调查情况,作者认为依然有巨额资金保持观望态势。只有当居民增量资金入市,才将成为本轮“慢牛”行情的重要驱动。

信源链接:

4. 学术研究:泡沫与崩溃中的财富转移

信源:《货币经济学期刊》(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word image 4212 5
论文截屏

2022年3月,来自清华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上交所的多位学者共同在国际期刊《货币经济学期刊》发表论文《泡沫与崩溃中的财富转移(Wealth Redistribution in Bubbles and Crashes)》,引起业界讨论。

作者们以2014-2015年中国股票市场在泡沫飙升直至最终破裂的时期为背景,考察了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如何影响财富不平等程度。研究结果显示,由于经验和技能的差异,这场泡沫及其破裂造成了2,500亿元的财富从收入最低的一组人转移到了收入最高的一组人,前者占比84.9%,后者占比0.5%。也就是说,在这场震荡中,85%的人的财富进入了0.5%的人的腰包中。


信源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304393222000137

相关信源
《研究发现,牛市是散户亏钱的重要原因》:https://mp.weixin.qq.com/s/ICEbPsZlwHYlW-fMfqd1zA

高校学科调整

2025年8月28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新印发的 《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对外公布,提出要建立健全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

同日,教育部举行新闻通气会,公布已完成高校20%学科专业调整,如期实现了2023年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提出的目标。

两年来,全国高校增设博士点1064个、硕士点2258个,撤销博士点27个、硕士点285个;新增本科专业点3715个,撤销和停招6638个;高职新增专业点1.2万个,撤销专业点8200余个。

1. 2025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申报材料公示

信源: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众号“首都教育”

word image 4212 6
教育部官网截图

8月14日,教育部官网公布了2025年度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申报情况。

word image 4212 7
文章截屏

经公众号“首都教育”统计,本次申报专业拟新增863个。从申报的专业类型来看,2025年度共申报239种专业。其中,低空技术与工程拟新增数量最多,为120个;网络空间安全次之,为55个;运动训练排第三,为42个。

信源链接:

 2. 本科专业大洗牌,上千个专业停招

 信源:21世纪经济报道

IMG_256
文章截屏

2025年4月1日,教育部公布了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以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4月22日,《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发现,人工智能专业位居2024年度新增专业点数量之首,共新增91所布点高校;数字经济、智能建造、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城乡规划、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等新增专业点数量位居其后,布点高校数量都超过30所。

IMG_256
文章截屏

最新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有845种专业,包括本次增设的29种新专业,以服务国家战略、面向科技前沿、适应市场需求为主。

记者也采访了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他指出:“在新增专业时,如果盲目追求热门、时髦专业,就可能导致出现同类专业设置过多,人才培养供给超过社会需求,很快又被撤并的问题。”

信源链接:https://www.21jingji.com/article/20250422/herald/b844da70d06b38754f739efe33df5e8b.html

 

相关信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