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解视留资表
源倾听留资表
邮件订阅

我们默认为您开具电子发票(普通发票),请您准确提供以下信息:

发票信息表单
源情报留资表

“Gap一年比gay一年还严重”?中国职场为什么无法容忍“间隔年”?

又一年的毕业季临近了,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求职难度居高不下。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调查失业率数据显示,2025年3月,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下降0.4个百分点至16.5%,虽然结束了连续两个月上升,但仍高于2024年同期1.2个百分点。不包含在校生的25-29岁、30-59岁劳动力失业率分别录得7.2%、4.1%,分别较前值降低0.1个和0.2百分点,均与2024年同期持平。

最近在豆瓣平台上,话题“#现在gap一年比gay一年还严重# ”冲上热搜,在该标签下,有一万多位用户发帖,分享自己的gap(职场或学业间隔)经历成为求职简历上的“污点”——“gay还能瞒着,gap根本瞒不了,面试就要被问好几轮”。Gap似乎成为了一个职场“案底”。

自嘲式的调侃下透露着满满的心酸与无奈。为什么中国职场不能容忍gap?本期小源搜集了以下信源带你一探究竟。

“慢就业”现象

  • 选择“慢就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 “间隔年”现象是自我救赎还是躺平摆烂?

中国职场为什么无法容忍空窗期?

  • 用人者:中国职场,不欢迎gap过的年轻人
  • 求职者:慢就业”的收入与职位损失
  • 文化与时代:一生都在上岸的中国人

帮助你更好渡过gap的资源(附具体链接)

  • 社保缴纳
  • 实现收支平衡
  • 线上学习平台、互助小组

如何应对职场对gap不友好提问?

  • 如何解释就业空白期
  • 应对HR提问简历空窗期的三大策略

相关信源:

财新报道:https://economy.caixin.com/2025-04-17/102310598.html

豆瓣话题:https://www.douban.com/hashtag/797431/?dt_dapp=1&dt_platform=com.douban.activity.wechat_friends

“慢就业”现象

 

1. 选择“慢就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信源:智联招聘、新华网

word image 3919 1
选择慢就业、自由职业的年轻人比例小幅上涨

 

智联招聘于2024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围绕2024届毕业生的毕业去向、就业偏好、求职行为、求职进展等维度展开问卷调研,于5月发布了《2024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高校毕业生单位就业率从2023年的57.6%下降至2024年55.5%,选择慢就业、自由职业的比重较2023年小幅上涨,分别为 19.1%、13.7%。

另据新华网报道,2023年4月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对4,000余名高校应届毕业生展开了调研,数据显示,选择“慢就业”的受访者比例从2015年的15.9%上升到2023年的38.0%,其中32.0%是为了继续深造,6.0%选择暂缓就业。八年间,选择继续深造的受访者比重上升了17.3个百分点,选择暂缓就业的比重几乎增长了4倍,而且后者从2021年起趋势加快。

信源链接:

智联招聘:https://file.digitaling.com/eImg/uimages/20240711/1720666811119410.pdf

新华网:https://chinajob.mohrss.gov.cn/h5/c/2023-09-18/387343.shtml

 

 

2.“间隔年”现象是自我救赎还是躺平摆烂?

信源:李春瑶《中国青年研究》

Image
文章截图

2023年11月,华东理工大学学者李春瑶在《中国青年研究》杂志发表文章,分析了“间隔年”在中国社会出现的原因。一方面,在“就业难和难就业”的结构性困境下,部分高校毕业生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来找到工作,进而推迟了就业时间;另一方面,“为自己而活”的个体化意识逐渐觉醒,人们开始对抗“在什么阶段就应该做什么事”的社会时钟,“间隔年”成为青年消解迷惘、重构自我、与社会重建联系并获得把控自己人生权利的实现路径。

与西方青年常常以长期旅行、志愿者工作等形式来度过“间隔年”不同,作者归纳出中国式“间隔年”的类型,按照主动选择/被动接受工作前/工作后两个维度,划分出了四个类型:

  • 自主探索型:在工作前主动选择,渴望丰富自己的生命体验去探索更多可能性;
  • 主动缓冲型: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选择停下来,积攒了足够资本后的短暂休整;
  • 被动逃避型:在考研或考编失败、找工作未果的现实困境下被迫选择;
  • 被迫暂停型:受到外部因素影响,因被裁员或因身体原因而不得不停下来休息。

作者指出,中国式“间隔年”如今逐渐沦为“备考年”,功绩社会下青年人如果无法坦然地享受gap给自己带来的全新改变,在同辈压力、年龄焦虑与身份停滞的恐慌中,反而会陷入精神内耗,从而体会不到gap真正带来的快乐。


信源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y5sUWDHxahSzZvH9AoqLYQ

 

中国职场为什么无法容忍空窗期? 

1.中国职场,不欢迎gap过的年轻人

信源:网易数读

Image
文章截图

现如今,求职者简历上的时间断层,是比过往工作经历更能触发HR敏感神经的存在。今年3月17日,网易数读统计了小红书、B站、知乎对“空窗期”等关键词的搜索结果,筛选并分类统计,然后进行标准化处理,发现空窗期给求职者带来的阻力是切实且巨大的:求职者会因为空窗期被用人单位忽视能力、求职过程不被尊重、求职者被认为不能吃苦、不稳定、被频繁要求解释原因或不推进流程,并最终被用人单位因空窗期而压低薪资

除职场不顺之外,空窗期时间久了,人们还会面对亲友压力、生活费告急等多方位压力。文章末尾道出了打工人的无力:“职场空窗期虽然不犯法,可它要命。 ”


信源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9XBWBGBOIu3eGSqCwL4WFA

2.慢就业”的职业损失:工资收入和工作职位

信源:靳卫东, 李淑玥, 何丽

word image 3919 4
论文截图

从求职者的角度来看,即使很多人想gap,也不敢真正付诸行动,因为代价太大——空窗期确实会对收入和职位晋升产生负面影响。《财经研究》2022年发布的一篇论文对“慢就业”的职业损失进行了建模估算,数据来源于2012年、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

研究显示,虽然日益增多的“慢就业”现象普遍被视为高质量就业的具体表现,但实际上“慢就业”显著降低了毕业生的工资收入和工作职位。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受限于较低的就业意愿,很多毕业生选择消极“慢就业”,很难借此提高需求与供给的匹配程度;且该负面影响具有滞后效应,会抑制毕业生的长期职业发展。据此,文章认为可以从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发展“间隔年”项目以及建立终身学习制度等方面促进各级各类毕业生及时和高质量就业。

信源链接:https://qks.sufe.edu.cn/mv_html/j00001/202207/05aa00af-1c95-4484-9e79-19af743c8c87_WEB.htm

3. 职场不欢迎gap过的年轻人

信源:郑思芳,公众号“真故研究室”

word image 3919 5
文章截图

2024年2月,微信公众号“真故研究室”发表了一篇特稿报道《职场不欢迎gap过的年轻人》,作者郑思芳通过采访多个个体经历,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Gap后的职场人难以重新复归职场、猎头也往往将他们贴上“低价标签”。

作者不止于展示个体故事,而是叩问更深层的社会心理根源:在中国社会,人们普遍受到“社会时钟”的无形驱动:“考入名校、考研考公、进入名企、买房置业,每一个阶段环环相扣,就跟纽扣一样,整个社会氛围不允许扣错一粒。”

作者指出,中国社会对gap的理解仍停留在“资源损耗”的层面,而非“再生产”。在996高压工作制下,人被视作工具;带薪休假、职场心理咨询制度也不完善,不少年轻人被迫通过裸辞甚至gap的方式,来换取一段恢复与重启的时间,这是一种高成本的“自救”。


信源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ywW16kdBIVSvt8c18BxoyQ


相关信源:《全国政协常委高小玫:建议推广“间隔年”,使之成为实践教育的一种形式》

http://www.minge.gov.cn/n1/2025/0307/c460119-40433509.html

 

帮助你更好渡过gap的资源

1. 社保缴纳:灵活就业人员如何参保

信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微信公众号

word image 3919 6
文章截图

2023年5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向公众解释“灵活就业人员”如何参保。文章指出,根据国务院规定,灵活就业人员包括个体经营、非全日制以及新就业形态等从业人员。

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有两种制度可供选择:第一种,可以选择以个人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第二种,可以选择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已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社保的限制,处于求职空档期的外省市户籍人员也可以缴纳灵活就业社保,确保社保不断缴。

信源链接: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05/content_6855917.htm?utm_source

2.实现收支平衡

word image 3919 7

(1)包吃住的各类志愿项目搜索平台(可按国家搜索):

注:读者需自行评估安全性与可行性。

(2)线上学习平台、社区小组

  • 中国大学MOOC(慕课)、网易公开课、Coursera等免费学习资源
  • 豆瓣小组“THE GAP YEAR间隔年”等关于空窗期的规划与自我探索互助小组

如何应对职场对gap不友好提问?

1. 如何解释就业空白期

信源:36氪

word image 3919 8
文章截图

重返职场时,如何针对自身情况来化解面试官关于求职者稳定性的担忧?36氪的特邀作者“瞎说职场”根据gap时间的长短,给出了对应陈述框架:

  • 超短空窗期(不超过3个月):可解释之前工作强度比较大,辞职后休假调整,想要慎重决定下一份工作,之后展开陈述未来职业规划,强调不是空窗
  • 被动空窗期:如家人生病是否治愈、孩子现在是否需要全职照顾,着重打消用人单位顾虑;
  • 主动空窗期:如尝试自媒体创业,陈述在这段经历中学到了什么,沟通重点为寻找意义。
  • 超长空窗期:如在家里带娃的同时,做过一些远程工作的兼职,或者试图创业过一个项目,目的是告诉面试官自己并没有完全脱离职场环境,重点强调不是全空

信源链接:https://36kr.com/p/1817274629222017

 

2. 应对HR提问简历空窗期的三大策略

信源:Nova简历生成器

word image 3919 9
文章截图

Nova简历制作网站从决策心理学角度出发,将“问题解决能力”作为核心关键指标,提出应对HR三大策略:STAR法则重构叙事、技能可视化证据链、预判式沟通框架

信源链接:https://nova-cv.com/articles/resume-gap-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