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投票:你认为未来三个月,中美关税之战会如何演变?
中美关税之战,变化太快,一度让我们这周的稿件准备陷入混乱。
多余的新闻背景这里不赘述了,截至我们发稿之时,中国仍保持对美国所有商品加征125%的“对等关税”;而4月13日,美国却宣布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产品豁免“对等关税”。
这一期,我们在文章开头和末尾邀请您对同一个问题来投票,看看您在阅读前和阅读后,想法是否有改变!
您认为未来三个月中美关税之战会如何演变?(请注意,不是你希望事件如何演变,而是你预测事件将如何演变?)
A. 中美启动谈判,互相给梯子下,恢复到双方都能接受的条件
B. 中国强势反击,产生示范效应,几大经济体对特朗普群起而攻之
C. 主要经济体退让,留中国独自硬刚苦撑
D. 中国不但独自硬刚苦撑,其他经济体还一边向美国服软一边给中国加税
本期,小源为您推介以下信源:
关税影响:从个人到国家
- 对于中国人来说哪些东西可能会变贵?
- 关税政策会影响中国哪些商品和行业?
- 关税大战会对哪些中国城市影响最大?
- 关税大战会对哪些省份影响最大?
中国手里还有哪些牌
- 中国有哪些储备政策?
- 中方政府及企业对于美国关税的回应梳理交互页面
硬刚,中国接下来怎么办?
- 美国对各国的最新关税税率汇总,及未各国的应对如何影响中国?
- 东南亚国家有可能更亲近中国吗?
- 关税混乱是否会让中国在全球贸易战中得利?
关税影响:从个人到国家
1.对于中国人来说哪些东西可能会变贵?
信源: 网易号 互联网.乱侃秀

网易号“互联网·乱侃秀”4月10日发布文章,推测中国对美国进口依赖度高的商品有可能涨价,这包括:
- 农产品:如果中国对美大豆、玉米等加征反制关税,国内食用油、饲料成本可能上升,间接推高猪肉、禽类价格。
- 能源: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LNG)如果变贵,冬天北方供暖成本有可能上升。
- 设备零部件:手机、电脑中的芯片、半导体设备、医疗设备如高端CT机和核磁共振仪、一些汽车零部件大多依赖美国,加税后成本或被转嫁给消费者。
- 化工与医药原料:用于电子、医药的高端化学品以及依赖美国技术的抗生素、抗癌药中间体等可能涨价。
不过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目前这些都只是推测,尚无确切公开监测数据显示相关商品已经涨价。
信源链接:https://www.163.com/dy/article/JSPU4C7Q05119JRD.html
2. 关税政策会影响哪些商品和行业?
信源: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4月9日发布的《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中,揭示了可能受关税大战影响最大的进口与出口行业。
根据以上表格,2024年,中国向美国出口前五大类商品为电机电气设备及其零附件、机械器具及零件、家具、玩具和塑料制品等,合计占比为57.2%。
中国从美国进口前五大类商品为矿物燃料、机械器具及零件、电机电气设备及其零附件、光学仪器和大豆等含油子仁,合计占比为52.8%。
信源链接:https://www.mofcom.gov.cn/syxwfb/art/2025/art_af2778220dfd4649b5729b2dc1bb69ac.html
3. 关税大战会对哪些中国城市影响最大?
信源:公众号“国民经略”

2025年4月10日,公众号“国民经略”根据各地统计部门的进出口数据,总结了全国主要城市的外贸依存度。外贸依存度,通常以“进出口总额/GDP”计算,反映该地区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
在中美关税摩擦持续升级的大背景下,全国外贸依存度最高的城市也处于风暴核心。数据显示,在全国外贸依存度排名前二十的城市中,崇左、舟山、儋州、金华、深圳、东莞、防城港、厦门等八地的外贸依存度超过100%,这意味着它们的对外贸易总额已超过本地经济的总产出。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城市依赖出口拉动,有的则靠进口支撑,有的面向东盟,有的聚焦东北亚。它们面对全球市场的不确定性时,所承受的冲击路径也截然不同。
信源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5iBACejya8u6oyYe6WO–Q
4.关税大战会对哪些省份影响最大?
信源:公众号“智谷趋势Trend”

4月11日,公众号“智谷趋势Trend”根据海关总署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发布了全国各省份对美出口依存度的分析。
这里的计算方式为:对美出口额/本省GDP。经计算,对美出口依存度最高的省份是浙江,其对美出口额与GDP之比高达 71.4‰,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地理分布与产业结构来看,浙江、广东、江苏、上海、福建等传统外贸省份,受关税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最为显著;而重庆、四川、河南等内陆工业新兴省份,则面临核心电子制造业订单外流的潜在风险。
信源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nEJHJ8c_sVW_LF6mWr-qGw
中国手里还有哪些牌?

特朗普:“你手里没牌了。”
泽连斯基:“我又不是过来打牌的。”
1.中国有哪些储备政策?
信源:宏观边际MacroMargin

个人分析师“宏观边际MacroMargin”4月7日在个人社交平台发布了对中国应对关税大战的政策梳理。
根据作者的整理,中国目前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资本市场、产业政策、对外开放、民生/民企、房地产政策等领域都有一定政策储备。作者推测,在外贸纾困方面,中国也有望推出一系列政策工具(表格红字部分)。
信源链接:https://twitter.com/MacroMargin/status/1909191952568086910
2.中方政府及企业对于美国关税的回应梳理
信源:南方智媒云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的“南方智媒云”近期持续追踪中国政府、国内企业以及世界各国对于美国关税的回应,以清晰简明的交互页面呈现时间线。
比较值得注意的是“企业行动”板块,详细追踪了多家国央企近日来密集增持回购的动作。一类是上市实体企业,它们在市场比较低迷、自己股票价格也下跌的时候,通过回购股票,起到稳定股票价格、给持有者传递强烈信心的作用。一类是国有投资公司,通过增持上市公司股票、行业ETF指数基金,发挥“国家队”的作用。
信源链接:https://h5.nfnews.com/h5/v23/timeline/?id=1909466996706652162&from=weChatMessage&enterColumnId=14
相关信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关税风暴中,如何稳定市场》:https://m.chinanews.com/wap/detail/chs/zw/10396513.shtml
硬刚,中国接下来怎么办?
1. 美国对各国的最新关税税率汇总,及未各国的应对如何影响中国?
信源:BBC、智谷趋势Trend

BBC总结了各国被加征的最新关税税率(更新至4月10日),并按其在美国进口总额中的权重排序,从中可以发现,中国是重点(几乎是唯一的)打击对象——目前的关税税率高达145%,而其他国家则只有10%。这一情况是因为美国4月9日宣布,所有未对美国关税进行报复的国家,将在新关税政策中获得“缓刑期”90天,即只被征收10%的统一基准关税。这一“缓冲期”将持续至2025年7月,之后美国可能根据各国是否“服从”或“反制”,进一步调整关税税率。
公众号“智谷趋势Trend”4月10日发布分析文章,认为全球有能力对美国进行反制的国家只有几个主要经济体,而美国的最终目标则正是这几大经济体。因而,未来局势可能朝三种方向演化:
- 最乐观的局面:中国的率先反击起到“示范效应”,欧盟、加拿大等主要经济体放弃幻想,转而形成联合战线,对美关税政策群起而攻之。
- 次优局面:其它主要经济体在美国的压力下选择退让,最终“留中国独自苦撑”。
- 最糟糕的局面:为了抵御中国过剩产能转移,“其它经济体一边向美国服软一边给中国加税,比如欧盟”。
信源链接:
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5ypxnnyg7johttps://mp.weixin.qq.com/s/iHNlyEHwcBAss2r9Dqa7AA
2. 东南亚国家有可能更亲近中国吗?
信源: 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Chatham House)

英国智库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Chatham House)亚太项目主任Ben Bland 4月8日发布分析文章,认为特朗普政府近期对东南亚国家威胁实施高额关税,可能迫使这些国家被动向中国靠拢。。
文章指出,长期以来,东南亚国家一直试图在中美争端之间保持中立,不愿意选边站队。像马来西亚、越南这样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甚至受益于中美博弈——近年来很多制造商出于避险目的,将产能从中国迁出到这些国家,使它们成为了新的世界工厂,成功吸引了大量投资。
但特朗普此番的关税大战,不仅打乱了东南亚国家的短期经济部署,也动摇了它们长期以来依赖出口和国际市场的经济发展模式,这有可能迫使它们在经济上更依赖中国。
然而,东南亚国家对与中国的深入合作一直持谨慎态度。它们担心中国可能利用其经济优势,在区域内实施更强的影响力,甚至可能对本地产业造成冲击。此外,南海争端等争议性议题也使得这些国家对中国的意图保持警惕。
3.关税混乱是否会让中国在全球贸易战中得利?
信源:《卫报》(The Guardian)

4月10日,英国《卫报》发布长篇报道,梳理了美方关税政策的结构、各国反应路径、中国的战略节奏与外交布局,并尝试回答一个核心问题:“特朗普制造的关税混乱是否会让中国在全球贸易战中得利?
文章认为,中国初期希望观望全球反应,借特朗普单边主义积累道义优势。但随着美方税率升级并孤指中国为主要打击目标,中国迅速反击,向WTO提起申诉,明确自身作为“基于规则的全球贸易秩序捍卫者”的立场。此外,中国近年来一直通过高层互访等形式,塑造稳定可靠的国家形象。目前,中国则加强对欧盟以及东南亚国家的外交,强调多方合作与自由贸易。
但在欧洲,中国也面临多重挑战,如欧洲对中国在俄乌战争问题的上立场、对中国工业产能过剩与倾销到欧洲等问题感到担忧。
文章认为,当前局势虽具挑战,但也是中国推动“自力更生”、多元化贸易、加强地区经济关系的契机。
看完了这些信源,现在欢迎您再次投票:
您认为未来三个月,中美关税之战会如何演变?(请注意,不是你希望事件如何演变,而是你预测事件将如何演变?)
A. 中美启动谈判,互相给梯子下,恢复到双方都能接受的条件
B. 中国强势反击,产生示范效应,几大经济体对特朗普群起而攻之
C. 主要经济体退让,留中国独自硬刚苦撑
D. 中国不但独自硬刚苦撑,其他经济体还一边向美国服软一边给中国加税
也欢迎您浏览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看看其他读者的投票情况!